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内容

技能大赛催生教学改革“正能量”

技能大赛催生教学改革“正能量”

  2012年,对泰州机电高职校而言,无疑是一个“收获之年”:2012年全省技能大赛共有203所职业院校参赛,大赛共设立13个大类、59个竞赛项目。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派出84名师生参加了9个类别21个项目的比赛,获得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团体总分由2011年的全省第52名,飙升至第18名;在市教育局组织的2012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抽测中,又以98.1%的合格率、27.8%的优秀率,列全市第一名。

  同时,该校还圆满承办了2012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财会类比赛,全市职业(技工)学校技能大赛。

  而在今年2月,该校加工专业方向学生参加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技能大赛省赛选拔赛,参加竞赛的五名同学均获奖。其中,陈炎坤同学获得一等奖,代表学院参加省车工技能大赛,马鹏同学获得数控铣二等奖,赵俊、郑磊、顾男分获车工、数控车三等奖。

  技能大赛,也因之成为引领该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主题词”。

  将技能大赛作为改革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安身立命之本”;各级技能大赛既是检验学生技能最主要、最重要的平台,也是职业院校教学效果和水平的“竞技场”。

  “技能大赛不同于一般的运动会,其比赛项目的设定具有鲜明的人才需求导向,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会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钱澄认为,与普通教育有中、高考导向一样,职业院校应当把技能大赛当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指挥棒”,着眼“整体提高和拔尖培优”相结合,倡导形成 “研究大赛,做强专业,提高教学质量” 的浓烈氛围,对课堂教学进行“精耕细作”。

  不久前,记者在该校模具车间看到一场别开生面的展示会:2011模具班的学生正在展示他们的钳工实训作品。

  与以往的钳工实习作品不同的是,学生们面前摆放的是一个个完整的小模具。

  这是机械工程系模具教研室结合2012年立项课题《基于学习领域的五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2011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钳工实训课程进行的一次课程改革尝试:课题组结合该专业本学期“熟练掌握模具结构”的课程要求,将整套模具的制作作为钳工实训内容,取代了过去简单配合件的实训方案,将锯削、锉削、钻孔、攻丝等工艺融入模具的制作当中,学生学得带劲,老师教得开心,“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模具,不仅巩固了本学期的理论课程《模具概论》,对冲压模具的结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据了解,类似于模具教研室“将技能大赛项目与课程融合”的课堂实践,在机电高职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2012年,该校机电系调整为自动化系和机械系,通过调研,新增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在2012年自动化专业、机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原来方案的修订中,做到了将电工电子类、数控加工类、工业产品设计大赛项目与课程设置和教学相融合,提升了实训基地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也提升了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技能大赛打下基础。所以,在2012年省技能大赛中,电工电子类、数控加工类、工业产品设计等奖项,有了明显的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推进专业项目与专业课程融合为引领,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钱澄告诉记者,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的职业能力,大赛所考核的选手职业能力、岗位综合能力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并切实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设置改革,把大赛项目与课程融合,把技能大赛“教、学、做合一”的训练方法、命题的导向以及完成结果的要求,引入课堂教学。

  将技能大赛作为提升教师能力的“风向标”

  先看三则“旧闻”:一则是,去年10月25日,泰州机电高职校举行新老教师“结对子”仪式;另一则是,11月14日,该校14对班主任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

  还有一则是,去年底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传来捷报:由泰州机电高职校朱仁盛副教授主持,金誉华、黄翅、王卫清、邵剑光、冯磊、李三林等教师参与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知识》课程,从42所分院29个办班点立项申报的31门精品课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8门优秀精品课程之一;朱仁盛领衔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成为联合学院首批29个优秀教学团队之一。

  钱澄觉得,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能力提升始终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工程”,而技能大赛则应当成为教师能力提升的“风向标”。

  钱澄告诉记者,技能大赛考验的不仅仅是选手的技能,还有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技能可以通过比赛成绩体现,而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则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如比赛中工具的拿放,工具的正确使用,工作台的干净整洁程度等,都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这对教师课堂内外的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方面,加强专业教师团队建设。针对专业的技术问题,教学部门牵头,主动与企业的技术专家建立稳固的互动,引智引技,培师提速,快速培养校内外老师相结合的技能教学团队,目前,各专业均基本形成教学团队。团队的教师们不仅要承担教学和训练指导任务,而且主动“做起了杂事”,如钳工项目团队的封琥老师依据自己的优势,主动承担车工、数控项目工量具选用指导工作,车工、数控老师也主动承担钳工集训工件的制料工作等。

  另一方面,通过大赛集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如在中期训练中,采用高强度及高难度的集训项目及内容对同学们进行严格要求,并且注意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及步骤,包括工具的使用,现场的清理等等,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对竞赛内容、评分标准的理解,并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及工艺水平。同时在训练中有意制造各种突发事件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处理能力,提高选手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师能力提升又结出了新的“果实”: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说课专题竞赛中,邵德正老师的《销售产品的核算》、王煜老师的《银行存款》、邵德正老师的《资金进入企业的核算》的说课与演示获三等奖。

  应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之邀,该校创新工作室姚政老师赴福州讲学,他分别进行了“如何在职业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活动”以及“职业院校学生发明创造的意义及技法”的讲座,受到该院师生高度评价。

  今年1月,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竞赛中,周瑞祥老师的《移位寄存器的应用》荣获三等奖……

  将技能大赛作为职教转型升级的“推进器”

  技能大赛“制度化”已经成为泰州机电高职校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因为,“技能大赛不单单是一项重大的赛事,而是引领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一项制度。坚持技能大赛制度,就是做强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举措。”

  从去年9月起,学校先后从管理层、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四个层面,集思广益,制定和落实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实施方案》:组织参加系、校、市、省四级技能大赛,召开校、市、省级三级技能大赛表彰大会,加大典型的宣传力度,放大典型效应,深入体会技能大赛制度的意义,细细品味技能大赛带来的变化,让每个人内化出一种“大赛情结”。

  今年初,该校确定了学校发展全年总目标,即:化解一个难点:招生工作;抓好四个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品牌特色专业;提升八项质量:技能大赛抽测、省学业水平测试及创业创新等“六大赛”;实现四大突破:技能大赛国赛零突破、德育品牌效益突破、教师信息化能力突破、国际化办学新突破。

  3月21日,拥有76年办学历史并经德国教育部认证的德国汉堡海因策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杨·海因策(Jan Heinze)等一行三人考察泰州机电高职校,交流洽谈合作办学。德国客人参观了该校省级数控实训基地、机电实训基地、计算机实训基地和会计实训基地,详实了解了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办学层次类型、校企合作、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等情况,特别对学校创新教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交流,双方认为应积极探索建立“中德(泰州)装备制造业合作中心”,明确中心职能作用、目标愿景、项目任务,制定详实的项目任务计划书,并商定将于今年6月签订正式合作协议。

  “这也是我们推进职教转型升级的重要步骤之一,”钱澄告诉记者,此次中德合作,学校将引进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考核制度等德国职业教育全过程,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国际间交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

  据介绍,为全面推进学校转型升级,该校推出了八项具体措施:一是全员动员,全员投入,创新方法,确保完成招生任务,稳定办学规模。二是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实行项目负责,序时实施,促进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基础能力。三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应用,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四是注重导向,聚焦课堂,强化督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五是目标引领,搭建平台,注重实绩,绩效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六是规范(办学、师德、学生)行为,确保校园安全,丰富教育载体,优化育人环境。七是党建引领,民主管理,改进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宣传功能,做好舆论引导。八是发挥岗位设置、绩效工资改革的导向作用,激励全体教职工立足岗位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通讯员 万祥东 马勇 摄影 丁晓铭)

  《泰州日报》2013年3月29日第A08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