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内容

六名90后发明展览会夺金
其中五人是泰州机电高职的在校生

会思考勤实践,人人都是爱迪生
——访科技创新专家张家生

  昨天下午,在2010年泰州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展评会上,中国发明协会会员、江苏省发明协会理事、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普人物”、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发明伯乐奖”获得者、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专家、77岁高龄的张家生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发明创造没有学历上差别

  张家生说,现在的社会,不少人对职业学校读书的同学存在偏见,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才会就读职业技术学院,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不管在哪里读书的学生,都有着同样会思考的头脑,发明创造没有学历上差别。”相反,职业院校的学生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学习,实践都是在社会生产的第一线,他们所接触企业的机会,要比一般的大学生多得多,更容易发现生产、生活的不足,而发现不足,往往就是发明创造的前提。
  职业院校的学生要转变思想,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张家生说,在发明创造的方面,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存在学历的差距,只存在思想的差距。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较多的是如何考出高分的教育,高考的现实、家长的期盼、老师的教诲,无不在“考分”这一头加重了砝码,被动学习、接受学习在学生心里已根深蒂固了。“而一个学生,只要对发明创造充满着浓郁的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果对某一方面的创造感兴趣,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汲取这一方面的知识。”

  会思考勤实践,人人都是爱迪生

  对于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张家生说,最重要的是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只要会思考勤实践,人人都是爱迪生。
  因此要做到三件事:敢说“不”、学会“懒”、要会“贪”。
  敢说“不”。并不是对所有的事物进行全盘否定,而是要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缺陷,然后综合自己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而进行有目的改造。张家生说,发现一件物品的不好,本身就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从发现不好到分析不好,也是不断思考的过程,如何让原来的“不好”变成“好”,这个就是发明创新的过程。
  学会“懒”。这里的“懒”,并不是让每个人不动手、不思考,而正是通过思考,然后动手实践,通过发明创造,创造好条件,让自己有办法偷懒。“从手摇的蒲扇到电风扇,就是一个偷懒的过程,通过发明者的不断改进、完善,把人们从原来的纯人力解放出来,这正是因为有人偷懒,才能由蒲扇创造出电风扇。”
  要会“贪”。“贪”并不是通过不劳而获的贪,而是不满足于现状的“贪”。有创新能力的人,一定是不满足现状的人,“只有不满足于现状,才会想办法改变现状,如果每个人都满足现状,就会停滞不前。”(记者 祁淑彬 顾佳)

——原载于《泰州晚报》2010年9月15日A04版

 
Baidu
map